首页 > 艺海要闻 > 快讯传递 > 正文

桑植打三棋的古老兵阵与生活哲理

文章来源:张家界非遗网
字体:
发布时间:2025-11-08 18:06:16

 

  走进桑植,到处可见一群中老年人,或三五成团,或十人一伙,围着一个画有正方形线条的方盘,津津有味的喊着“打三”“压包”“挺”等词语。这是他们在下“打三棋”。这种很受中老年人喜爱的活动,2023年11月被湖南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。

 

  别小看这“打三棋”,其历史可追溯至战国时期的兵阵演化。桑植古为楚蜀咽喉,历代兵家必争。当地先民观察军队布阵,将“三才”思想与实战阵型融合创制此戏。棋盘上三道同心方阵暗合天、地、人三才,二十四个棋位对应二十四节气。行棋时“三子成线”即可提子,正是古代战争中“合围歼敌”战术的抽象表达。这种源自战争实践的智慧结晶,历经宋元民间改良,明清时期终成定式,在土家族火塘边代代相传。

  棋盘方寸间蕴藏着深刻的东方哲理。基本规则“成三打一”揭示着“以多为胜”的朴素辩证法,三线布局则暗合“过犹不及”的中庸之道——棋势太露易遭围堵,过于保守则难成气候。最精妙处在于“舍与得”的永恒命题:高手常主动让出局部,以弃子换全局。这与土家族“赶山造林”的生存智慧一脉相承,短暂休耕是为永续发展。

  “打三棋”还具有朴素的哲理性。棋盘由三个大小不同的正方形相交构成每一线上都有三个点。在一个面里由三条横线、三条竖线交叉组成,每面都有九个点,体现了“道生一、一生二、二生三、三生万物”“九九归一”的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。

  桑植打三棋实为微缩的农耕文明图景。棋局中的攻防转换,恰似山民在贫瘠土地上与自然博弈的写照;而“三子成线”的制胜法则,更是集体协作精神的象征。这方木石棋盘,不仅承载着古代兵法的精髓,更凝结着湘西先民对天地人关系的深刻理解,在每一次落子间延续着跨越千年的文明对话。

  打三棋传承的方式带有很大的随意性,多以看别人下棋而习得,未曾有专门拜师学艺的,故而目前尚未查到其清晰的传承体系。随着现代休闲方式的改变,这一益智的棋类游已濒临消亡,民间只有为数不多的村民在传承着这一古老便利的游戏目了,目前,长于此项游戏的均为50岁以上的村民。袁兴志,男,土家族,1947年9月出生于桑植芭茅溪乡汩落湖现年74岁,初小文化,务农。袁兴志机智聪明,好于智力搏弈的游长于打三棋、围鼓棋、裤裆棋等民间棋类活动,对打三棋残局颇有究。范广才,男,土家族,1963年8月出生于桑植县芭茅溪乡楠木寸,现年58岁,初中文化,务农。自幼喜欢棋类游戏,长于打三棋,他下打三棋的特点是长于开盘,善于布阵。

 免责声明艺海网为艺术类新闻资讯网站,旨在弘扬传播艺术繁荣发展,除标注本站稿件外,所有稿件均来自网络转载,不代表本网观点,本网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,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告知本站删除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新闻热点

2022-10-10 13:33:45
2022-10-10 13:14:37
2022-10-10 13:29:36
2022-10-10 13:25:38
2025-07-10 15:06:0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