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铭义,1960年出生,北京市人,自幼始习书画,师从李卿云、曹肇基先生研习中国传统书画。1990年赴日留学,1998年京都精华大学大学院美术研究科硕士研究生毕业。 刘铭义,1993年第14回日本三田市美术展书法作品入选。1995年平安建都1200年记念书法作品被京都市收藏。1996年参加在荣宝斋举办的北京、东京、京都“三京书法展”(策展人)。2021年刘铭义书画展在京都文化博物馆举办。现在日中文化艺术专门学校客座教授。 1.传承 1977年刘铭义师从李卿云先生学习书法,他按李先生所言将柳公权“神策军碑”先放大描红再临帖(描红是学笔法,临帖是学形神韵)。李卿云先生还将不轻易传人的笔法传授给刘铭义,从此他步入了真正的学书之路。李先生教刘铭义书法的同时还给他讲授书法理论,这为刘铭义在日后的书法理论研究上奠定了基础。刘铭义在李先生家学习书法常见到师兄王连起先生(故宫博物院著名古书画碑帖鉴定家),李卿云先生与王连起先生谈论有关书法碑帖的鉴赏时,刘铭义在一旁认真聆听受益匪浅,这也让他对收藏书画碑帖有了兴趣、开阔了眼界。 2.临帖 刘铭义楷书,初学柳公权后学欧阳询、殷令名、虞世南、褚遂良、颜真卿、赵孟畹让冶馕趺宓目榇蛳铝思崾档幕。顾目槟诜酵庠病⒍俗溲拧⑽氯笮劢 A趺逍胁菔椋妊д悦项、董其昌、智永草书千字文、孙过庭书谱、米芾诸帖,后研习王羲之“集王圣教序、十七帖、兰亭序”和王献之诸帖。刘铭义继承了古人的学书之道,临帖一丝不苟力求神形兼备,他的行草书是集百家之长融会贯通,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。 3.专研笔法 古人都用毛笔写字但能成为书家者却寥寥无几,这是因为历代书家视笔法为珍宝从不外传,笔法只掌握在少数人之中,大部分人都是用毛笔写字而无笔法,故难成书家。从这一点看笔法是学书的关键,而刘铭义虽然得到了李卿云先生传授的入门笔法,但与之完整的古法用笔还有不足之处,于是刘铭义下决心专研笔法数十年,他不断探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,並通过书法教学对王羲之的古法用笔终有所悟!刘铭义认为,王羲之执笔是五指拨镫法,善用指法,运笔时捻笔转换锋面,侧入笔中行(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),王羲之以侧笔转换方圆,提按锋藏于点画之中,揭切翻转四面用笔。作书时指腕并用使点画内方外圆,笔道平和有力。因王羲之完整的指法用笔失传,故后人学王书有形而无笔。刘铭义以自悟出的王羲之笔法临王书帖可以达到神形兼备、流畅自然。 4.立新意 刘铭义将所悟出的王羲之笔法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王钧先生探讨,王钧先生对刘铭义所言王羲之运指笔法颇感兴趣,随提出“古今未见二王书风大字,你能书写吗”,刘铭义按王先生的提议,用悟出的王羲之笔法在各种纸上尝试书写王羲之书风大字,成功地将二王书风大字在生宣、熟宣及各种纸上再现出来。刘铭义在生宣纸上书写50cm的二王书风大字,展示给王钧先生,得到了王先生的高度评价。王钧先生说:“刘铭义是我见到的最纯粹的书法艺术家,他一心追求完美的书法艺术,探索二王书法真谛,提出了二王书是手指运笔这一重要特点,他再现了二王书法的精华,形成了以静为动超然物外的艺术风格”。刘铭义研究的王羲之书法用笔也得到了日本各界人士的关注。 5.感悟 刘铭义在研习书法的过程中,将自己的实践经验与古人书法理论相结合,对书法有自己的独到见解:(1)他认为书法重在使转,转折处过方则锋露、呆板;过圆则脱节、无力,转折应内方外圆提按锋藏于点画中。 (2)中国书法是点画艺术不是线条艺术,点在书法的起至转折处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,特别是转折和钩都是由两个点组成的,故无点不成书! (3)临帖如读书需要一生用功,只有这样才能集百家之长成为自己风格,否则是信笔而书无迹可寻。在临帖的时候应使用有涩力的纸,不易用平滑纸,用平滑纸临帖易得形难得笔,这一点很重要!刘铭义的这些感悟是非常难能可贵的,他为学书者提供了正确的学书方法和书法鉴赏标准。 刘铭义是在继承了传统书法的基础上,以精妙的笔法再现了晋唐书法的魅力,也为今日书坛注入了一股清泉。我们期待刘铭义将多年的习书经验与知识分享给更多的书法爱好者,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。 |